曾章題
末伏第二日,正直雙休。天氣絲毫沒有轉涼,預報當日最高氣溫39℃。內(nèi)弟邀我去官渡鎮(zhèn)武陵峽納涼,我早有欣然一游的意思。
我的老家就在武陵峽深處的樓房溝村。小時候,多半時間都在這個峽谷里穿來穿去,洗澡和逮魚摸鱉。那時候的記憶,武陵峽由瓦滄河、洞溝河、簡家峽、太平關河、驢頭峽組成。初中后,我就很少去這里玩了。
初中課本里,陶淵明的《桃花源記》里的那個“世外桃源”讓世人尋找一千多年卻都無果。那時年紀小,一直以為那是不存在的,只是那時的文人騷客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知識的增加,逐條逐句的對照陶公的古文里的詩句,看看當今許多攝影愛好者拍攝的武陵峽山水風景圖片,越來越覺得官渡武陵峽的地貌、生態(tài)、環(huán)境、民俗等因素都與陶公筆下的“世外桃源”極為吻合,而我是“只緣身在此山中”罷了。
經(jīng)專家考證認定,官渡鎮(zhèn)武陵峽就是陶公所描述的武陵源時,我是驚喜萬分。說真的,沒想到看似遙不可及的“世外桃源”竟在我老家不遠數(shù)里奇峽中,神往之情一直在醞釀發(fā)酵,因工作一直沒能如愿。
去武陵峽,可以在松樹嶺水庫和桃源村坐船,也可以從竹溪涉水而進。還可以從峽谷兩旁的官渡鎮(zhèn)中場村、樓房村徒步進入。
我們這次去選擇了從松樹嶺水庫坐船,因為這一路進去風光比較好。
一到松樹嶺水庫,早有朋友的小船在這里等我們了。我本是“武陵人”,一路的奇峰或峭壁,什么“牛肝”“馬肺”“兵書”“寶劍”“雙魚洞”“猴跳峽”等景點,還有同行的驢友們講的野羊抵角打架、猴子掰包谷、野豬拱紅薯的趣事。對這些興趣不大,微微仰頭,閉目小憩。
武陵源的核心景區(qū)便是武陵峽。我此行的目的就是看武陵峽里面到底發(fā)生了什么樣的變化。
“快看,中柱山”,只見一座像極了竹筍的孤峰從水面突起,喚名中柱山。小船從“中柱山”右側駛過即進入武陵峽,兩岸壁立千仞,一抬頭,一座山峰神似驢頭,這就是驢頭山。大家開始講起了驢頭山、中柱山傳奇故事。我仔細環(huán)顧了一下,中柱山就是進入武陵峽的一聯(lián)屏風,將峽內(nèi)外兩道絕美的景色劃出成分,真乃是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神來之筆。
據(jù)測,武陵峽谷長33千米,兩岸絕壁如筍、旁騖鮮見、拔地而生,壁立千米無從攀援。寬窄闊狹極具變化,最寬有20余米,最窄的的地段“一線天”,有兩米間距僅容游船通過。這里峽高水深,若逢打仗,能以一當十,堪稱“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”。
小船駛過“一線天”峽口,就進入了武陵峽,第一感覺就是山之大氣和壯美,水之純凈而豐沛。兩邊都是高聳入云的絕壁,如刀削斧鑿,巍然屹立。駐足絕壁之下,高山仰止、峰巒疊嶂,一線之天、白云輕掠,讓人無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峽谷的植被茂密完好,谷底的青苔翠色欲滴,繽紛的花草繁盛惹眼,絕壁上的古樹遮天蔽日,成片的山竹密密匝匝,橫七豎八的枯木樹根比比皆是,這些都見證和庇護著武陵峽豐富而古老的自然生態(tài)。 棄舟靠岸后,我眼前突然一亮,建起了碼頭?還修了棧道?哦喲,變化之大。
棧道順水而行,清涼而透明的河水從腳下流過,滋潤著思緒、滌蕩著世俗、洗盡了浮躁、灌溉了心田,讓我們在峽谷幽深之地拋卻塵世的喧囂和煩惱,心平氣和、物我兩忘地感受著大自然的力量、陶醉于山水間的唯美?!『铀┬性谛橇_棋布的石堆里,時而跌撞成千萬朵雪白的浪花,時而傾瀉成萬疊瀑布;時而舒展溫順,裊娜而過,時而靜靜休歇在百丈深潭中,河水一路奔流,流盡了桂林水之風、九曲溪水之勢、九寨水之秀、金鞭溪水之態(tài),讓人嘆為觀止。
一步一景,清涼舒爽中,不知不覺間天色漸晚,回首望去,影影綽綽,峽谷內(nèi)還有好些游人。
經(jīng)過兩個多小時的跋涉,終于看到前方山崖下飄起的裊裊炊煙,大家精神為之一振,不由加快了腳步。走過密林,一片片桃林、桑樹、竹林和稻田環(huán)抱著兩戶人家,沿著一條石岸前行,來到就近一戶王姓農(nóng)家歇腳。男主人王定喜、女主人曾立平,有一兒一女,兒子在部隊當兵,女兒在城里教書,平時都很少回家。
剛坐下,女主人就一人端上一杯蜂蜜茶,蜜蜂是自家釀的百花蜜。緊接著,男主人又端上來剛剛用柴火烤熟的包谷,大家趕緊吃起來,贊不絕口。
在屋旁轉悠發(fā)現(xiàn),王家所處之地真是一塊寶地,四方寨、筆架山和驢頭山環(huán)環(huán)圍繞,儼然一個小盆地,屋前院后用竹欄圍起的稻田、包谷、紅薯和各式各樣的蔬菜長勢奇好,碧綠碧綠的。
老王家屋后山泉汩汩流淌,上百只土雞在林中覓食,一群牛羊在后面山坡上吃草。
峽內(nèi)有兩處開闊的田園村落,竟如陶公“忽逢桃花林,夾岸數(shù)百步,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”“山地平曠,屋舍儼然,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屬”“阡陌交通,雞犬相聞”所描述的村舍相似,人們過著與世隔絕、淳樸自然的農(nóng)耕生活。只可惜,不是桃花開的季節(jié),沒看到桃花。
不到半小時,老王就在戶外道場上擺開宴席,一頓農(nóng)家待客的便餐就端上桌,所用食材有山野菜、洋芋片、洋火姜、神仙豆腐、臘肉豬蹄、野生魚、火燒茄子拌辣子、土烏皮雞等,都是自家種養(yǎng)之物,或是在房前屋后隨時采摘的,都是綠色純天然無公害食品。
上到桌上的飯菜,明顯是有客人遠道而來要著實款待的意思,不但加了菜,而且每盤堆得滿,湯是中途添了又添。主食是洋芋米飯,不是城里人用電飯煲或是電餅鐺做的,而是柴火灶蒸制而成,做法也有一說,將大米煮至半熟,控出湯水成為飯胚,把洋芋切塊后用豬油和少許食鹽炒進有油鹽味道后墊底,再將半熟的飯胚倒上去,用竹筷插出幾十個氣孔,沿鍋邊均勻沏少許水,蓋緊鍋蓋蒸燜半小時方可。
喝的酒是老王自釀的包谷大曲酒,里面泡有還陽草、金釵等野生名貴中藥材,傳說有“起死回生”功效,主人的真誠勸酒,客人們又頗感稀奇,都多貪了幾杯。 這頓從食材到做法都屬于純正農(nóng)家風味,都是小時候的味道,大城里來的客人是難得一見的,就連我這個土生土長的“城里人”一年也碰不到幾回,席間不停的感慨老王家過的是神仙日子。
飯后小憩片刻,幾個男同志提出,要到河里去洗澡,主人勸說,大多河段水流湍急、亂石嶙峋、水深齊腰,夜晚不安全,大家還是要堅持去擦洗一下,于是,主人找來手電筒和洗澡用品。
我們來到一個淺灘,“好多魚呀!”隨著一人驚呼,大家都感覺到有魚兒輕吻自己的腿肚和腳脖。發(fā)現(xiàn)有人放在岸邊的漁網(wǎng),兩個小伙子趕緊下水,演一回“武陵人”捕魚。
這晚,我們一邊幫主人撕著白天搬回的包谷,一邊聊峽谷的發(fā)展和峽谷趣事,津津有味,不時聽到峽谷兩岸野羊、猴子、麂子等野生動物的叫聲,在這里不足為怪,一直到后半夜兩點多。
看到主人在屋外道場上搭有一個帳篷,我要求在帳篷里住一夜,主人怕我休息不好,勉強同意,我是高興不已,體驗了一次旅行者的戶外宿營。
當晨起薄霧籠罩,陽光照射時,四方寨、筆架山、驢頭山上一半是耀眼的金黃,一半是古樹蔥蘢,宛如仙境。這里山勢雄偉,層巒疊嶂,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,真是“動植物的王國、天然氧吧”,在這里你能感受自然,擁抱自然。
一片片桃林,溪流潺潺,一片片村舍,青煙裊裊,男耕女織,言笑晏晏。在這里,沒有激烈的競爭,沒有勾心斗角,沒有為生存的不停奔波以及為成長而不斷的放棄與割舍。這里簡單,樸實,是每個人心中的向往。于是,中學時,陶公的古文,又朗朗上口,我想,此地、此景、此情,不正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那個“世外桃源”嗎?
近年來,竹山縣官渡鎮(zhèn)黨委政府為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,利用固有的美麗自然風光發(fā)展農(nóng)旅產(chǎn)業(yè),進而帶動當?shù)亟?jīng)濟發(fā)展,實現(xiàn)脫貧目標,同時傳承了民俗文化,帶火了鄉(xiāng)村旅游。
武陵峽、桃花源,洞天福地,人間仙境,遠離城市喧囂,感受著武陵人曾經(jīng)的桃源奇旅,感受黃發(fā)垂髫并怡然自樂的天倫之樂,感受自然美景所帶來的心靈享受。一切的一切宛如酔鄉(xiāng)夢里,夢幻悠然 。(作者單位:竹山縣退役軍人事務局)



